《四川眉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图纸公布如下。
一、规划定位
城市特点:眉山崇文淡雅,休闲安逸。
城市名片:东坡故里、诗书古城、道教圣地和长寿之邦。
规划定位:宜居东坡古城,岷江田园名城。以东坡文化和自然山水、田园风貌构筑眉山未来核心竞争力,一是深入挖掘和保护弘扬东坡文化,带动城市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创造与改善,增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底蕴;二是利用自然山水、田园风貌积极构建眉山城市面貌和现代文化,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
文化定位: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三苏文化、诗书文化、长寿养生文化、忠孝文化和道教文化。
二、保护框架
从外延、内涵和本体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立市域、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层面的保护框架。
(一)外延保护(大江风貌、自然聚落)。通过市域、中心城区的梳理控制,强化城市总体环境。
(二)本体保护(川西古城,古朴淡雅)。通过保护历史城区格局、历史文化街区主题化和运用川西建筑文化元素塑造城市特点。
(三)内涵保护(东坡故里、诗书古城)。通过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形成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三苏文化、诗书文化古城。
1、市域环境保护:保护大江风貌、自然聚落的山水特征,梳理岷江、三苏文化线路,保护历史村镇;
2、中心城区保护:保护山水相依、宜居绿色特色城市,强化城市文化意向;
3、历史城区整体格局保护:强化千年古城的城市格局及意向,深度挖掘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三苏文化;
4、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保护并主题化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密布网络化的历史街巷系统;
5、其他:保护川西韵味建筑、古朴淡雅的大院和园林等物质文化遗产,及以青神竹编、唢呐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市域保护
对市域提出构建两带两区、九片、十字主轴的保护框架,对重点历史村镇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提出明确规定,对古墓葬等遗址按文物部门划定的保护范围进行分级保护控制。对中心城区强化一江、一区、两道、一环、四片的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城市意象。
四、中心城区和历史城区保护
保护眉山中心城区整体空间环境,包括自然山体、河流、历史村镇和历史遗迹等;进行风貌分区控制,历史城区控制以传统风貌为主。
提出对一江两岸,东侧群山椭圆形城郭、风车型结构、九街十八巷的格局的保护措施,以及中心城区建筑高度和视线通廊的控制。划定三苏祠、眉州城墙、太和老镇三个历史文化街区。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城镇历史演变、地方文化、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传统产业及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和利用措施。
附表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2、建议提升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一览表
4、历史建筑一览表
5、文物古迹一览表
6、中心城区保护范围一览表
7、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风貌道路一览表
9、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附图
1、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
2、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3、市域历史村镇保护规划图
4、三苏文化线路梳理图
5、中心城区保护规划图
6、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图
7、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8、眉州城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10、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岷江大道片区82万元
老城区59.8万元
高铁片区62.8万元
岷江大道片区66.8万元
老城区36.8万元
岷江大道片区9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