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编号
510101202101557
二、项目名称
成都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采购项目(第二次)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供应商地址:成都市通锦路三号
中标(成交)金额总价:2073000元
四、主要成交标的信息
名称:成都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采购项目(第二次)
服务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45天
服务范围:规划范围为成都市行政区域,包含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等11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等5市和金堂、新津、大邑、蒲江等4县,面积为14334平方公里。
服务要求:本次研究内容为成都都市圈近期重点市域铁路项目预可研编制,研究包括市域铁路成都至资阳线(S3线)、市域铁路成都至德阳线(S11线)、成都至眉山线(S5线)、成都至金堂线(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及新建项目)、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三岔湖至金堂线(S2线)、成都至邛崃线(S7线)等7个项目,研究深度为预可研。7个项目中,S3、S11、S5线及宝成铁路公交化等4个项目已开展可研报告编制,研究成果共享使用,本次需另行采购S13、S2、S7线3个近期重点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成德眉资同城化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目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编制要求,以及《关于做好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后续衔接争取工作相关事宜的办文通知》(成府办(一秘)BW〔2020〕354号)《研究全市轨道交通有关工作专题会纪要》(成委厅第82期)等文件精神。拟梳理都市圈重点市域铁路项目,开展预可研编制后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咨公司,重点对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时机、线路路由、沿线现状及规划情况、工程难点及控制点研究、车辆选型、行车与运营组织、车辆段选址以及工程投资等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
对比英、美、日等市域铁路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城市,我国城市的市域铁路尚处在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域铁路将迎来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对于纾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公共交通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S3、S5、S11这三条线路关乎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进程,也是成都都市圈个体之间的连接纽带,优先级、必要性自然毋须多言,据了解,今年10月成德、成眉轨道交通合资公司已经组建完毕。
合资公司一直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先手棋”。2020年7月15日,成都成资轨道交通公司正式成立,同月27日成都与资阳签订了《关于轨道交通资阳线共建共管协议》,11月27日成资市域轨道S3线便正式开工。
蜀道虽难,但却难不住人心。我们可以从市域铁路规划中对城市圈空间形态的发展一隅三反,也可以从城市圈空间形态对于公共交通的影响中举一反三。重要的是,市域铁路一直是一座城市与都市圈迈向更高能级的一步阶梯,是都市圈的骨干交通方式,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郊区大型住宅区、商务办公区的重要交通方式,无数国内外经验已证实了这些关键点。
这一次在国家力量的注入下,成都都市圈势必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值得关注的是,成资市域轨道S3线已经开工,招标文件显示:S5、S11、宝成铁路公交化已经开展可研报告编制,本次需另行采购 S13、S2、S7线,3个近期重点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服务。
由此可见S5、S11、宝成铁路的进展要快于S13、S2、S7线,但都没有上报,谁能优先建设还不得而知。
1、六条线路
谁能率先开工
据招标信息:本次招标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相关专项内容和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内容。
所以,研判国家战略十分重要。
从效率来看,宝成铁路公交化可能会率先行动。
成渝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优先利用铁路资源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
近期市域轨道符合该要求的只有成都至金堂线(宝成铁路公交化),该线路相较于其他新建线路的投资要小许多,且青白江和金堂本身就有较强的客流需求,官方也多次点名推动宝成铁路公交化。
这次加上国家力量的支持,宝成铁路公交化很有可能率先行动。
其次是S11、S5线,这两条线路关乎成德、成眉同城化发展的进程,在成都都市圈发展提速的背景下,这两条线路的进展速度只会快不会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成德、成眉轨道交通合资公司已经组建完毕,这无疑给S11、S5线路开建提供了必要的平台支撑。
另外从德阳开通至成都摆渡车客流量可以看出,德阳到成都具有较强的客流需求。
同时据七普数据显示:德阳是成都都市圈成员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2020年德阳常住人口达345万,同期眉山为295万,资阳为230万。
此外,最紧迫的莫过于S13线。
该线路是成都中心城区继18号线之后又一机场快线。
该线路可以有效串联成都中心城区西、东部直达天府机场,同时可以有力带动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的发展,对落实纲要提出的成都“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S7线起自成都天府新区,经过生物城、新津、邛崃羊安产业新城至邛崃市城区,与地铁1号线、5号线、10号线等多条线路形成换乘,能有效加强邛崃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的轨道交通连接。
在这6条线中,刚需性最低的是S2线。
该线是成都东进新城的中轴线,主要串联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简州新城、金堂淮州新城及城区;
该线路相较于S13等,没有人口稠密区域的支撑,短期内客流需求较小,且线路投资较大。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本轮招标项目均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在国家力量的注入下,这6条项目有望破格在某段时间内开建。
随着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建设,我们会发现整个都市圈正在融为一体,传统的城市“边界”正逐渐被打破。
千万不要小瞧轨道交通的作用,尤其是跨城轨道交通。
2010年,我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佛线正式开通,很快很多广州人被引流到佛山,广州借此机会大力压低房价,成为四大一线城市中的房价洼地。
成都市域轨道时速动辄120-160km/h,这个速度远超普通地铁,它实际上发挥了“准高铁”的作用。
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将重新优化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发展,这将极大的推动成都都市圈内部的商务来往、思想交流和科技创新。
风云入怀天借力。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凭借国家战略东风,成德眉资正借力成都轨道交通拓展延伸,串联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已于2021年11月27日开工的成资市域铁路S3线是成都地铁18号线向东的延伸;加快前期工作的成德市域铁路S11线、成眉市域铁路S5线也将分别接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未来3-5年,“两环三射”正如“张弓射箭”,必将开启成都都市圈交通“同城同网”新时代!
市域(郊)铁路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关键环节。近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对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适用范围、审批要求、运营管理等进行了明确。
功能定位
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的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联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城镇组团,采取灵活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方式,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交通体系。
技术标准
市域(郊)铁路新建线路单程通行时间宜不超过1小时,设计速度宜为100—160公里/小时,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早晚高峰发车间隔不超过10分钟,具体技术标准应根据客流需求、服务范围、工程条件、用地标准等合理确定。
适用范围
规划范围主要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对具有同城化趋势、通勤需求较高的毗邻城市(镇)可予以延伸覆盖。重点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财力有支撑、客流有基础、发展有需求的地区规划建设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强化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便捷通勤,其他条件适宜地区有序推进。
审批要求
跨越城市行政区域的规划编制及实施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做好统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的报批和审核,比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等衔接。
运营管理
推行“站站停”与“大站停”相结合的灵活运输组织模式,提供多样化、便捷化出行服务。创新铁路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方式,通过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委托运营、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因地制宜、因线施策合理选择市域(郊)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岷江大道片区82万元
老城区59.8万元
高铁片区62.8万元
岷江大道片区66.8万元
老城区36.8万元
岷江大道片区99.8万元